同花顺新三板

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来源: 证券时报网 2018-04-21 06:41:05 0

  【明眼看市】  衡量市场是否成熟、有效,主要是看挂牌公司质量及市场为之提供融资、流通功能以及定价功能是否完善。  桂浩明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主动摘牌的数量逐渐增加,到了今年这种状况越演越烈,形成了摘牌潮。与此同时,新挂牌

  【明眼看市】

  衡量市场是否成熟、有效,主要是看挂牌公司质量及市场为之提供融资、流通功能以及定价功能是否完善。

  桂浩明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主动摘牌的数量逐渐增加,到了今年这种状况越演越烈,形成了摘牌潮。与此同时,新挂牌公司的数量每况愈下,以至经常出现一天中有十多家公司摘牌,却没有一家公司挂牌的局面。

  前年年底,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超过一万家,创出证券市场一个全新记录。去年,不断有公司摘牌,但挂牌公司数量没有再像前两年这样持续增长,基本维系在一万多家的水平。到了今年,由于摘牌公司数量众多,新挂牌公司数量有限,使得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数量开始减少。有人估计,用不了多久,挂牌公司数量就跌破一万,未来减至8000家以下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其实,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挂牌或者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衡量这个市场是否成熟、是否有效,主要还是看挂牌公司的质量以及市场为之提供的融资、流通以及定价功能是否完善。在这个角度来说,新三板挂牌公司无论有没有一万家,都不是特别重要。但是,从当年很多中小企业争相到新三板挂牌,到如今大家纷纷选择主动摘牌,这里的原委还是要搞清楚,因为从中折射出来的,既是新三板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表明中国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要来新三板挂牌?简单来说,无非是出于这样一些目的:能够实现资产证券化,让股权在流通中获得合理的定价,使得创业投资者有一个合理的退出渠道。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公司资产的增值以及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并且通过股权实现低成本融资。

  客观而言,一段时间来新三板在这几方面的确为挂牌公司提供了服务。但是,总体而言效果一般。特别是由于流动性不足,使得其定价功能明显低下,融资功能也很难得到完整地实现。其结果,就是挂牌公司以及投资者都感到不满意。特别是今年新三板进行了三项改革以后,一方面监管要求加大,另一方面流动性没有明显改善,在公开交易层面上,公允价格难以体现,于是投资者的买卖活动主要转向盘后的场外交易中实现,市场状况变得相当扭曲,这就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令更多的挂牌公司对新三板失望,大规模的摘牌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在目前的新三板中,摘牌的公司主要有这样几类:一类是质量还不错,但公司在新三板得不到政策红利,因此纷纷选择转到主板去,它们往往是在新三板中完成最后一次融资后,宣布接受券商有关IPO的辅导。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新三板成了它们走向主板的跳板,新三板也因此失去了一批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另一类是质地并不怎么样的公司,它们当初挂牌是希望获得一定的流动性,并且能够实现融资。现在这些都做不到,相反还要接受严格的监管,并且不断披露信息,于是觉得在新三板挂牌已经没有意义,所以也会选择主动摘牌。有些公司当年曾经费了好大劲才登陆新三板,而今排队离开,在资本市场上出演了一场闹剧;还有一类,是那些各方面基础很差的公司,有的不能按时披露年报等信息,有的则不再符合当前新三板的制度规定,结果被监管部门强制摘牌。应该说,后两类公司退出新三板,并没有什么可惜,这里的教训在于当初为什么让它们进入新三板。第一类公司的主动摘牌,则无疑让人伤感惋惜,这里的问题在于:新三板为什么不能满足这些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对资本市场最基本的需求呢?

  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新三板担负着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走资产证券化道路的重任。如今出现了摘牌潮,这里值得思考的是:现在新三板所具有的作为证券交易场所的基本功能是否完善?显然,摘牌潮的出现表明问题是存在的,那么就应该认真地予以解决。如果未来再有更多的公司摘牌,它的存在价值也会受到挑战。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000562)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zfs
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