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摘牌、精选层、并购转板

2018-06-07 18:31:23 来源: 同顺号 作者:新三板十

  5月28日,华强方特向深圳证监局报送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这是华强方特继12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失败之后,又一次冲击A股。在新闻传出的首日早间开盘,公司便股票冲高至14.98/股元,涨幅约逾一成。

  这对于持续低迷的新三板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做市指数也跟着水涨船高,迎来三连阳!在已经过去的五月里,新三板市场终于得到了些许安慰。

  但这并不表明新三板市场的回暖。

  截至5月31日,新三板企业总挂牌数11309家,比上月减少73家,据“新三板+”App AiLab显示,自去年12月起,新三板挂牌企业由11630家减少到11314家。除今年2月挂牌增加24家外,其他几月挂牌均在减少,在今年4月份,摘牌数更是多达177家!

  (数据来源:“新三板+”App AiLab)

  今年似乎是新三板“摘牌年”,不少企业纷纷从新三板市场摘牌或是转赴A股H股等,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

  5月30日,杨幂所在的嘉行传媒也发布公告,宣布从新三板摘牌,自2016年8月挂牌开始,这个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不足两年的企业,曾先后三次共融资约5亿元,在07年初凭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播剧后股票大涨,迅速成长为估值40亿的企业,是一匹黑马,如今也遗憾离场。

  企业的离去,市场的反思

  仔细想想这些优质企业的离去并非不无原因的。因为新三板挂牌门槛较低,虽然有创新层与基础层之分,但10000+企业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质量不一,管理混乱,便意味着后续必然导致多种多样的问题:“破净”、“三类股东”、“公司治理”“市场制度缺失”等等。

  此外,每年数十万金额的维持费用对于想要借助新三板发展却又没有得到实际发展的公司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这样的环境下,摘牌也许是不得已为之。

  新三板也该冷静下来去思考:失去了华强方特等独角兽企业,该如何走自己的路?

  新三板从2013年开始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了,如今似乎正处在一个瓶颈期,如何突破“瓶颈期”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明确定位

  新三板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新三板应当是同主板、创业板等同等地位并对主板起到补充作用的资本市场。

  然而目前看来,新三板的定位似乎过于模糊,仅仅是起到了一个“土壤”的作用,对一些企业进行栽培,待他们成长起来,却要将他们移植到别的土壤,而有些企业没有达到移植到别的土壤的条件,只能一直在新三板这个市场中,长此以往,优秀企业脱离新三板,新三板确实前路堪忧。

  但新三板并不能单单满足于只做“土壤”,新三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明确新三板目前在资本市场的定位,或许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二、分精选层

  新三板目前可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在前几日的股转系统公布的创新层名单中有940家公司入选创新层,然而单单是创新层对于新三板来说是不够的,还应该再进一步分层,近日,不断有人提到精选层的问题,精选层可以再次筛选出更加优质的企业。

  此前全国股转系统负责人也曾提到,“市场分层是新三板‘海量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其意义在于实现对挂牌公司的分类服务和管理,实现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投资者信息收集成本。其中,分层标准的设计是分层制度的核心,也是差异化制度安排的重要前提。”

  三、新三板转板困境

  对于大部分新三板企业来说,转板并不容易实现,新三板市场上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无法满足其他市场的上市要求,转板困难是大部分新三板企业不得不面临的话题。

  新三板公司相对其他并未公开上市的企业具有公司财务透明信息公开等有点,且收购成本较低,因此并购重组便成为了新三板中小微企业的新出路,2018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案例增加了近四成,可谓“联姻热潮”,借助上市企业,使得自身完成价值重现,也未尝不可。

  也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 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可能还会持续减少,但在大浪淘沙中,新三板市场终究会选出更适合市场的企业,达到双赢。新三板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珍珠企业,而这些新三板坚定的信仰者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zcl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